
手機號碼:18516712219
地 址:上海市普陀區金沙江路1006弄1號5樓E/F室
巖樣驅替實驗的5種主流方法:穩態、非穩態與微觀可視化對比?
更新時間:2025-09-16 點擊次數:4次
巖樣驅替實驗是研究多相流體(如油-水、氣-水)在巖石孔隙中運移規律的核心手段,其主流方法可分為穩態法、非穩態法、微觀可視化法、高溫高壓法及化學驅法,不同方法在原理、適用場景與數據獲取上各具特色。
一、穩態法:平衡狀態下的精確參數獲取
穩態法通過緩慢驅替使巖樣達到多相流體飽和度穩定狀態(如油、水飽和度不再隨時間變化),直接測量各相流速與壓力梯度,進而計算相對滲透率與毛細管壓力。其核心優勢是數據精度高(相對滲透率曲線可靠),能反映平衡條件下的真實流體行為;但實驗周期長(需數小時至數天),僅適用于均質巖樣或簡單兩相體系。典型應用于中高滲透率儲層(如常規砂巖)的基礎參數標定。
二、非穩態法:動態過程的快速模擬
非穩態法通過快速改變驅替條件(如突然注入水或氣),監測巖樣出口端流體飽和度隨時間的動態變化(如含水率上升曲線),結合數學模型反推相對滲透率與驅替效率。該方法實驗效率高(數小時內完成)、適用于非均質巖樣,但數據解析依賴模型假設(如毛細管壓力滯后效應可能被忽略)。常用于油田開發方案優化中剩余油分布的快速預測。
三、微觀可視化法:孔隙尺度的流體行為觀測
微觀可視化法通過微模型(如硅基微通道、真實巖心薄片)或微CT掃描,在顯微鏡或CT設備下直接觀察驅替過程中流體的界面移動、殘余油分布及孔隙填充狀態。其優勢是能揭示微觀機制(如毛細管力束縛、喉道堵塞),但受限于微模型與真實巖心的結構差異,且設備成本高。主要用于機理研究(如化學驅的界面作用)或非常規儲層(如頁巖)的孔隙結構分析。
四、高溫高壓法:模擬深層儲層條件
通過耐壓耐溫反應釜(壓力可達100MPa,溫度200℃以上),模擬深層油氣藏的高壓高溫環境,研究超臨界CO?、高溫蒸汽等特殊流體的驅替行為。該方法解決了常規實驗與地下條件失真的問題,但設備復雜、操作風險高,主要用于高溫高壓儲層(如深海油藏、超深層頁巖氣)的適應性評價。
五、化學驅法:藥劑作用的實驗驗證
針對聚合物驅、表面活性劑驅等三次采油技術,通過向驅替液中添加化學藥劑,監測其對流體黏度、界面張力及殘余油飽和度的影響。該方法需精確控制藥劑濃度與注入順序,數據可用于優化化學驅配方,但受限于藥劑與巖樣的反應復雜性,多與穩態/非穩態法結合使用。
這五種方法從宏觀平衡到微觀動態、從常規條件到異常環境,共同構成了巖樣驅替實驗的技術體系,為油氣高效開發提供了從機理到參數的全鏈條支撐。